時政要聞
2022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報告
日期:2022年12月27日     作者:    來源: 中國教育報    點擊數:

2022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報告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2022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報告中關于職業教育的新論述為我國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指明了前進方略。一年來,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職業教育勠力前行、積極作為,修訂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召開了首屆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部署實施了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和“雙高計劃”中期績效評價,發布了“雙師型”教師基本標準、職業教育專業簡介和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職業教育的法治化制度化全面加強,體系化類型化程度更加完善,數字化智慧化水平顯著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進一步增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資源和技術技能支撐。

現狀與成績

(一)法治化制度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5月1日,頒布施行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這一歷經三屆全國人大、歷時14年的法律修訂終獲通過,成為職業教育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規定“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為推動職業教育從“層次”到“類型”轉變提供了法律保障。

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實施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研究制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基本標準(試行)》,啟動“雙師型”教師分級認定工作;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版)》修訂發布新版《職業教育專業簡介》,《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也基本完成;根據新時代殘疾人職業教育發展實際,修訂通過《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這些標準一方面為規范職業教育辦學行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制度和標準保障,另一方面也豐富了類型教育的內涵,為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體系建設進入完善優化的新階段

隨著職業本科教育的穩步發展,覆蓋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坪透叩冉逃究频膶哟谓Y構初步形成,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基本實現了“縱向貫通”的目標。職業教育類型特征愈發明顯,逐步從政策文件要求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目前全國有本科層次職業學校32所,招生4.14萬人,首屆職業教育本科生于今年順利畢業,被授予學士學位。

職教高考正式寫入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各地探索穩步推進,已成為中高職畢業生深造的重要途徑,成為面向適齡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第二賽道”,營造了更為公平、更為寬松的人才發展環境,受到廣泛關注。

(三)數字化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2022年,我國啟動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職業教育在智慧教育的軟硬件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匯聚數字教育資源654萬條,提供在線課程近兩萬門,覆蓋600個職業教育專業,初步形成了職業教育數字化“1+5”體系(即職業教育決策大腦系統和決策支持中心、專業教學資源中心、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中心、虛擬仿真實習實訓中心、職業學校治理能力提升中心)。數字技術在助教、助學、助管、助研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日益顯現,特別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智慧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在職業教育的理論教學和實習實訓等環節形成了多樣化應用場景。

教育部黨組親自規劃部署,組織科研力量開展包括職業教育在內的教育數字化、智慧教育等方面的前瞻性、引領性研究,加快成果的生成和轉化。職業教育領域以數字化轉型驅動教學模式和治理方式變革的探索不斷深化,邁向智慧教育的職業教育新形態正在形成。

(四)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入推進

教育部等相關部門組織開展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評選等影響力廣泛的活動,對于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育人質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職業教育活動周以“技能: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持續開展。教育部等十部門組織開展了15項全國性活動,各地因地制宜開展常規活動和本地特色活動,其中學習宣傳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成為活動重點。

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取得階段性成效。經過國家層面5年的引領與指導,各地各校自主開展常態化診改工作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和機制基本形成。

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啟動實施。該計劃提出,到2025年將有累計不少于500所職業院校、1000家企業參與項目實施,累計培養不少于20萬名現場工程師。

職業教育教師隊伍能力提升行動從六大方面發力,推動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隊伍保障。

各地技能型社會建設穩步推進,行業企業積極加入到產教融合型企業、集團化辦學、“1+X”證書、活頁式教材開發等教育教學改革活動中來。國家、省和學校三級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制度基本成型,《中華職業教育發展評價報告(2022)》《中國高職院校治理現代化報告2022》《2022年中國高職生就業報告》《中國在線職業教育市場發展報告》等一批第三方評價報告先后發布,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五)國際交流開辟主動作為的新主場

以2022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舉辦為標志,我國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和合作開辟了新主場,轉入主動作為的新階段。大會同期成立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聯盟,舉辦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世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博覽會,形成“會、盟、賽、展”的國際交流合作新范式?!吨袊殬I教育發展白皮書》同期發布,向全球推介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傳播中國職教好聲音。

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如期舉辦。會議聚焦“面對世界變局,推進區域與國際間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的主題,倡議加強職業教育合作共同應對國際變局。

“一帶一路”職業教育國際研討會成功舉辦。會議以“新內涵、新價值、新使命”為主題,探討通過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發揮更大的經濟社會價值。

一年里,我國還持續深化與國際高水平職業教育機構和組織的交流合作,繼續推廣“中文+職業技能”教育,不斷完善“魯班工坊”建設標準,加快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的步伐。中國代表團積極參加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并取得了金牌榜第一名的好成績。

問題與成因

(一)高端人才培養相對薄弱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納入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當中。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背景下,國內產業鏈需要修復、完善并向高端攀升,降低重要環節對外部供給的依賴,迫切需要系統化培養大批從研發到生產、銷售全產業鏈的高端人才。

《2021年第二季度百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狀況分析報告》顯示,40.7%的市場用人需求對技術等級或職稱有要求,高級技師、技師需求缺口較大。職業院校在高端人才培養方面仍顯不足,無法準確匹配技術升級、工藝改造等生產環節需求。

當前,職業院校在高端人才培養的基礎條件和主動意識方面還有所欠缺,特別是受制于設備設施以及師資力量限制,前沿領域的新模式、新技術不能及時應用于課堂。而企業對于生產消耗、技術保密、安全隱患等現實問題的顧慮,也導致職業教育在高精尖產業領域難以獲得相關企業的全力支持,需要通過法律政策和制度創新給予保駕護航。

(二)辦學科學化水平有待提升

當今時代,科技創新層出不窮,新興產業更新迭代,國際形勢等外部因素風云變幻,這就需要職業教育不斷提高辦學科學化水平,具備及時順應產業轉型升級和周期調整的基本能力,與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的研發能力,以及面向人人開展終身職業素養教育的延展能力。

以專業動態調整為例,作為鏈接職業教育和經濟發展的核心變量,專業設置需要在短期內敏銳感知、準確應變。但現實情況是,面對動態、混沌、多層次的復雜經濟結構,職業教育往往成為被動追隨者,專業調整存在滯后、匹配度不高等問題。

職業教育的管理者和舉辦者需要借力更加科學和專業的預測系統、工具和方法,準確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勞動者終身學習需要,突破傳統學校教育辦學觀念和舊有經驗的局限。目前,相關探索還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大數據、數字技術的運用還不夠科學、嫻熟,使用率不高,亟待從理論研究到實踐應用的突破性進展。

(三)畢業生就業質量尚不夠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無論從實現鄉村振興還是共同富裕的要求來看,前提和基礎都是讓低收入群體實現更高水平的就業。我國職業學校超過70%的學生來自農村,我們既要讓這些群體有意愿接受職業教育,也要通過技術賦能讓他們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但現實中,我國還有相當數量沒有考上普通高中的農村和城鎮青年選擇放棄學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職業教育吸引力的不足。職業學校畢業生大多從事勞動密集、內容重復、工資水平低、上升通道單一的工作是導致這一局面的重要因素。

以薪酬為例,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滿意度測評報告顯示,中職畢業生月薪超過5000元的用人單位只占10%,難以滿足當今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物質和精神追求。被寄予厚望的職業教育還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需要各級政府和職業學校認真落實職業教育法要求,教育質量評價突出就業導向,切實提高畢業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幫助他們實現從“能就業”向“就好業”的躍升。

(四)技術技能人才未能享受公平公正待遇

職業教育類型化不應僅僅體現在招生規模、培養方式等方面的類型化,還應該在人才使用環節同樣體現出應有的類型化優勢,獲得更為公平公正的發展空間和地位待遇。

從邏輯上講,基于我國技術技能人才短缺的社會現實,在某些領域技術技能人才所獲得的社會保障應顯著優于普通教育畢業生。但現行的收入和福利分配體系具有明顯高學歷和主要勞動力市場優惠傾向,人才評價體系更加側重單一化“知識維度評價”,缺乏對于規模龐大的技術技能人才更為科學、更具針對性的評價體系。技術技能人才缺乏進入國有企業、高收入行業等主要勞動力市場的機會,職業地位、社會地位都相對較低。

雖然各級政府陸續破除了一系列對于技術技能人才選拔和任用的制度性障礙,但是在職位晉升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仍然存在限制性、歧視性、非合理性的實際操作,需要深入推進改革,狠抓政策落地。

對策與建議

(一)匯聚優質頂尖資源,努力培育職業教育高水平領航者

一是加強職業院校與普通高校、科研機構的協同創新。鼓勵研究型大學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積極參與職業教育辦學和人才培養,探索資源共享和合作機制。鼓勵一批具有行業背景的高水平職業院校,在高精尖領域的研發、實踐環節與普通高校、科研機構開展更為深入的合作,形成一批標志性的應用型科研成果。

二是支持優質企業與職業院校聯合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參與高端人才培養。激發行業領軍企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鼓勵頭部企業參與舉辦職業教育。創新制度供給,推動行業頂尖企業與職業院校合力建成一批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國際級職業院校,培養一大批服務高精尖技術領域生產環節的拔尖創新人才,使之成為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中的生力軍。

三是加大對國內外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的匯聚吸收。積極搭建產教融合國際合作交流平臺,開展充分的國際交流與項目對接。完善與國際接軌的工程師認證認可制度,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國際化水平。通過項目引進、人員互訪等方式,整合國內外資源,增加教師學習國際頂尖技術的機會和在崗實習實訓的資源。

(二)加大制度創新力度,持續探索職普深度融通新路徑

一是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大職教觀”,加大職普融通頂層設計、制度創新和政策供給,為推動職普深度融通賦權增能。分階段有序推進職普融通,在基礎教育階段,推動中職學校與中小學校聯合開展職業啟蒙、職業體驗、勞動教育等;在高等教育階段,推動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探索課程銜接、學分認證和轉換等工作。

二是全面落實辦學自主權,實施完全學分制。進一步探索將專業設置權、人才招聘權、職稱評審權、內部薪酬分配權、科技成果轉化收益處置權下放給職業院校,讓學校擁有更大的辦學自主權。盡快推進落實完全學分制,讓學生學習有更多的選擇權、更強的自主權。

三是協調府際關系,增強部門合力。進一步加大部門協同力度和資源統籌力度。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建立健全國家和地方的組織協調與落實機制,統籌各部門的職業教育資源,推動多部門協同運作,形成合力。

(三)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推動職業教育共同體協同創新

一是豐富產教融合內涵,創新產教融合做法。深刻把握產教融合在人才鏈、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等方面的新要求,積極推動多主體協同的產教融合,加快形成產教深度融合圈。探索從單純以學校為主體模式轉向以企業為主、以政府為主、以產業園區為主等多元主體模式,充分發揮多主體協同辦學的優勢。

二是聚焦戰略需求點和政策著力點,全面推進科教融匯。深入推進職業教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改革,培養重點是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擴大科技和教育的集合圈,支持高職學校與高水平大學、科研院所、龍頭企業、行業組織、學會協會等協同打造職業教育共同體,培養職業教育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服務產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加快構建智慧職業教育新生態

一是堅持需求導向,增加優質資源供給。從相關主體實際需求出發,既要盤活現有海量資源,梳理、篩選、提煉出更多深受師生歡迎的優質資源廣泛應用于教學,又要擴大有效供給,增加優質課程資源數量,提高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和課程使用頻率,助力解決職業教育實習實訓難題。采用“共建眾享”模式,動態生成一大批形態多樣的優質數字資源,并不斷實現優質數字資源的深度應用和聚合發展。

二是充分開發利用數字技術和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建立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和經濟產業技術更新的動態監測,注重成效追蹤和問題預警,解決教育和產業、就業和市場、學校和企業等信息錯位和技術滯后等問題,切實提高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調整科學化水平。

三是通過數字化技術助力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開發適合成人學習的教育資源、培訓資源,形成若干個資源集成性平臺,滿足轉崗轉業等實際學習需求。職業培訓納入國家職業教育學分銀行建設,建立起培訓學分的認證、存儲、積累、轉化等機制,激發人們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習獲得感。

四是依托數字技術平臺,切實開展有組織科研。進一步創新科研組織形式,完善科研評價體制機制,加快成果生成和轉化,縮短技術孵化周期。建立全面覆蓋、立體貫通、運行順暢的職業教育科研機構體系。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繼續教育等領域科研力量協同創新,建立持久良性的職業教育科研人員“旋轉門”機制,促進不同領域、行業、專業的科研人員有序流動。

(撰稿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王新波、聶偉、趙晶晶、王敬杰)

CAN尤物国产在线网页|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东京热|微拍国产私拍福利88精品视频|久久精品美乳无码|日本国产欧美大码